2009年7月26日

我們需要更專業的醫療記者

在聯合報上有篇民眾投稿,叫做「B肝防疫半吊子 衛署失職」。這讓我覺得,在醫療水準不算差的台灣,在大報的民眾投書中,會看到這樣的文章,還是令人驚訝。
據報導,一名十一歲的孩子,因B肝疫苗失效,導致肝癌過世。

嚴格說來,這是衛生署的重大疏失。因為我們獲得的疫苗常識和衛生署為孩子制訂的疫苗接種表,都沒告訴我們:B肝疫苗抗體有可能失效!

簡單說來,抗體不是免疫力的全部代表。施打完疫苗後,隨著時間的過去,血液內的抗體數目雖然會減少,但疫苗所產生的免疫力,大部分由記憶性的B行淋巴球承載,等到遭遇到真敵人(病毒)時,才會大量製造抗體,而現階段的抗體量,因低於實驗室檢驗的最低偵測值,而檢驗不出來。目前,B型肝炎疫苗有95%的反應率,要針對一般民眾,大規模實施B型肝炎抗體的檢驗,不但不需要也不符合經濟,至於在打完疫苗(三劑)後,還需不要施打追加(booster)的疫苗,目前還沒有共識,譬如在美國,目前不建議追加施打;但在英國就建議5年後多施打一劑。事實上,也本來就有一群屬於在怎麼打也沒有抗體的人(non-responder),如果不是免疫力的問題或洗腎病患,那就是出自於天生的基因型,讓他們不會產生抗體。

其實,我並非要大篇論述有關B型肝炎的相關知識,而是覺得這種因為不了解疫苗實際狀況,然後氣憤媽媽的投書,竟然還可以被刊出來!雖然只是平面媒體的民眾投書,但也可以看得出來,我們的新聞從業人員,對這方面的知識真的少的可憐,所以才讓這種文中出現!我想,在我們強調民眾衛生教育的同時,或許我們需要多培養具有專業背景,且貼近大眾的醫藥記者吧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