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6月30日

危機就是轉機

離開台大醫院有什麼不好?

遠見313期的文章,認為由「洪浩雲」吹起台灣醫療的悲歌。不過,我認為不盡然如此,離開醫院,到底有什麼悲哀的呢?為什麼不能創造出符合地方特色的城邦聯合方式醫療呢?難道我們只能期待醫療中心或大醫院的救贖嗎?換句話說,台大醫師下鄉又有什麼不好?

醫師真的要偉大、且如此能幹的「親力親為」嗎?為什麼專業的責任分工有何不可?所謂尊重專業,也代表信任與授權。照樣的邏輯,醫學院只要培養醫生就好了,因為什麼都要醫生「作主」,什麼都要醫生「授權」。

改變是歷史的必然,而我們現在站在歷史的轉捩點,不一定只有悲歌可唱!

遠見雜誌 - 前進的動力:從洪浩雲響起的台灣醫療悲歌_連台大醫院都撐不住,台灣病人怎麼辦?

2012年6月23日

為什麼大家越來越討厭醫生了!

最近醫界的「慘況」,可以算是醫界近來的熱門新聞,很多人寫了許多文章揭露臨床工作的困境與現實,雖然可以讓大家吐吐苦水,但是有時卻令人更擔心。

健保制度的確有諸多的缺點,部分扭曲了現在的醫療環境,但是當FaceBook上都是愁雲慘霧,甚至高漲的情緒到處蔓延,部分是事實,但許多臨床工作中許多令人感動的片段、情結,卻因為這些情緒而被淹沒和忽略了。

最近有人發表了「從跟爛起」的文章,其中提及了..即使是在醫院中接受訓練結束,也只打算去一些不必值夜班的診所或自行開業,收入豐厚、不用值班,又少風險,何樂不為..」,看到這裡,我終於知道為什麼越來越多人越來越討厭醫生了!

從根爛起!台大醫院長痛批 健保吃到飽搞垮醫學教育 - Yahoo!奇摩新聞
 

2012年6月16日

篩檢不等同於診斷

連3年健檢正常竟罹癌 | 蘋果日報

從新聞標題來看,報導是想要傳達「連三年健檢,不應該得癌嗎?」

糞便的潛血反應,是大規模的篩檢(Screening),不是用來作確定診斷的工具,其效益針對是整個群體(population),而並非是個人。這個報導實在太粗糙,把大規模的Screening tools報導成一個很爛的「診斷工具」,把大規模篩檢的原意和美意給扭曲了。如果這個議題發酵,民眾可能只會接受到「糞便潛血反應」是個無效的檢查的錯誤印象,屆時預防醫學的篩檢政策又會更加難以推動。

我們需要水準更高的醫藥記者,需要講清楚說明白的政府政策,也需要更高水準而不理盲的公民社會,唯有如此台灣才能走向正軌。

2012年5月29日

我們不能什麼都想要

震撼彈/台大外科總醫師出走 轉進醫美 | 台大醫轉進醫美 | 國內要聞 | 聯合新聞網
最近,醫界的許多新聞鬧的沸沸揚揚,不論是之前的護理人員上街,或是外科醫師轉進醫美市場,醫療產業似乎就要進入風雨飄搖的年代。

十幾年來,全民健保幾乎成為醫療產業裡唯一的公營保險公司,從內外婦兒、急診、重症到基層醫療都囊括在內,雖然從民國88年起保費收入已低於保險給付,支出從民國84年至98年,增幅高達127.46%,但卻「穩定」地只佔台灣GDP的6.89% 。從這些數據看來,中央健康保險局實在是一個非常會精算的醫療會計單位,但醫護勞動環境似乎沒有因此而受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