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9月22日

人性的安寧療護

在安寧病房,這是第三個月,大概是我資淺的醫師生涯中,最密集接觸死亡的一段時間,接觸的越多,就會覺得醫生越渺小,也更感嘆生命的完全,靠得不僅僅是醫師而已。

近年來,癌症的治療日新月異,從全身化療,到令人「嘖嘖稱奇」的標把治療,醫療的進步,把人的求生慾望,帶往更高、更遠的想像,譬如郭台銘對抗癌症捐臺大150億,將作跨學科的合作,全力研究打敗癌症;最近台大醫院又新闢了腫瘤科的新病房,抗癌的風氣可以說是蒸蒸日上。其實,這本來就很合理,癌症的盛行率高,自然就有治療的需求,只不過抗癌的故事總是鼓舞人、賺人熱淚,但是生命末期的安寧療護,卻沒有得到更多的關愛。


看看我們最近的新聞報導:
馬英九執政團隊.........處理股市重挫的態度,充分展現了這些人的蛋頭特色。台股在馬上任三個月掉了三成,如果是病人的話,已經被推入加護病房,下一步就是在安寧病房中等死。


從一篇自由評論,我們就可以看出許多人對於安寧療護和安寧病房的看法與認知。要跟家屬了解活的有尊嚴和等死的差別,活的有質有量,不是三言兩語就能搞定;絕對不是整套搬出來,照本宣科,闡述安寧療護的信念,大家就能了解、體會,有時要腦筋急轉彎,打比喻,轉圈子,才能讓病情解釋,來的完整、婉轉,但又清楚明白。

安寧療護本當是一種觀念,但卻在醫院救命、救急的觀念下,獨立成為一門,是其有幸,也是其不幸。有幸的是,在有志之士的參與下,這們服務和專業,在台灣漸漸的站穩根基和茁壯;不幸的是,在高度專科化的現代醫療體制下,不但一般民眾不了解,甚至醫療人員也保守消極,認為安寧療護充其量只是個抗癌失敗後接手「處理(甚至還稱不上治療呢!)」,在醫政的規劃中,也是屬於冷僻一角。

在安寧病房,因為接近生命的終點,看了很多信念的罣礙;濃縮地看到許多糾葛的家庭、人際關係的因與果,在溝通的折衷過程中,檢視到自己的不貼心與心急,或是傲慢的醫者心態;但是也很幸福的看到許多溫馨的親情與支持,讓自己真的更能感謝家人、老婆、和周遭的朋友與自己擁有的一切。引用有篇報導的內容「安寧療護非等死 強調活得有尊嚴」中對安寧療護的定義:安寧療護是強調要活得有尊嚴,透過安寧照顧的過程幫助消除人的內心衝突及復合人際怨懟,妥善處理與親友的道別和實現病患的特殊心願,安寧理念是一種醫療倫理,並非安樂死,更不是等死。

這是我接觸安寧療護的開始,也是認真思考生命,懂得感謝與感恩的開端。

【相關閱讀】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