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8月21日

是預防醫學還是醫療化

最近看到一則醫療新聞美國心臟科醫學會小兒科醫學會 建議:8歲以上的高血脂肪小朋友和2歲以上且合併主要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的小朋友使用血脂肪用藥 (statins)。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建議2歲以上的小孩就應該開始作血脂肪的篩檢,而且若有高血脂肪的小孩,應該也要盡早使用降血脂肪藥。主要的理由是 有證據顯示,血管硬化從小孩時代就開始了,盡早發現危險因子,盡早介入治療,就可以阻止未來成年時的中風和心臟病。文章中建議:2歲至10歲的小朋友,都 應該接受空腹的血脂肪檢查。只要有血脂肪異常、早熟性的心血管疾病(Premature cardiovascular disease),高血壓、糖尿病、肥胖家族史的小朋友,都屬於高危險族群。治療目標是把大於190 mg/dl的低密度膽固醇降到160 mg/dl以下,或者是依照不同的危險因子狀況,甚至降到更低的標準。


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,縱使美國有1/3的孩童都有過重和肥胖的問題,小朋友長期吃降血脂肪藥物,這樣安全嗎?當然,這需要更多的前瞻性臨床試驗來證 明,我感到震驚的是:飲食和運動的重要性,雖然仍擺在藥物之前,但小兒科醫學會和美國心臟科醫學會竟然已經直接建議,在小朋友身上盡早使用藥物治療。


安不安全是一回事,但我們人類到底要預防疾病到什麼樣的地步才甘心呢?慢性病的致病原因,已經追溯到幼童時期,人類從牙牙學語的時代,就要開始預防未來的 慢性病,然後每天需要服藥。如果再追究下去,那是不是在基因、或精子和卵子受精時,我們就應該來作「治療」,避免慢性病的發生,豈不是一勞永逸,對於預防 醫學的「進步」,我真是感到五體投地、敬佩萬分。這樣的建議,在公衛層次上,也代表醫界自我承認藥物的介入性治療,遠比提倡健康運動、健康飲食來的方便, 或是利益更多。長期以來,對醫師或病人來說,在診間裡開藥,都比推行「健康生活」來的簡單,前者只要醫師夠用功和足夠的臨床經驗,基本上不會太困難;但健 康生活永遠都是說的比做的容易,看看多少醫師的身材和啤酒肚,或是簡單調查一下大家的運動習慣,大概就略知一二其困難度。

藥廠看到這報告,應該會眼睛為之一亮,原本在成人的慢性病市場佔有一席之地的降血脂肪用藥,沒想到在小兒科竟然可以另闢戰場,這絕對是個利多消息,以後從小孩、青少年到成人,都要預防心血管疾病,所以要吃藥,市場之大,真的是難以想像!

有時候真的覺得醫學研究已經到了一種走火入魔的地步,研究的目的在於回答問題,解決困難,世界上有這麼多吃不飽,穿不暖的人,每天生活在不到1美元的日子 中,結果建然有醫學建議八歲的小朋友從今而後每天要服用藥物,來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,縱使未來有證據支持這樣的介入治療,那我們可真的是徹底的被醫療化 (Medicalization)到底,以前的An apple a day, keeps the doctor away的名言大概要改作:A pill a day, keeps the doctor away!

4 則留言: